
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是最常見的飲食疾患
約半數的患者合併肥胖(obese; BMI>27)
在重度肥胖(BMI>35)的個案中
約有75%診斷有狂食症
可以說狂食症與體重肥胖的關係非常密切
狂食症的個案多數因為
想排解情緒困擾而吃
所以在診斷上需注意個案是否有合併焦慮症、憂鬱症
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治療計畫上
認知行為治療約可改善
半數以上的個案
目前也有實證認為
血清素相關藥物也有好的療效
最後有簡單表格整理近期介紹過的三類飲食疾患
希望可以解答大家的疑惑
狂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是最常見的飲食疾患,女性約為男性的兩倍,約半數的患者合併肥胖問題(BMI>27),在重度肥胖(BMI>35)的個案中約有75%診斷有狂食症,可以說狂食症與體重肥胖的關係非常密切。
第一點,反覆的『暴食』-- 在短時間內,吃下超過一般人可負擔的大量食物,且個案自覺無法控制、停不下來。
第二點,可能合併以下情形:
快--進食速度異常快速
脹--進食直到脹到不舒服
大--即使不餓也吃下大量食物
躲--因為感到羞愧而躲起來進食
厭--事後感到自我厭惡、沮喪
第三點,暴食行為至少每週發生一次,持續超過三個月,且個案因上述情形感到極度的困擾。
狂食症的個案多數因為,想排解情緒困擾而吃,所以在診斷上需注意個案是否有合併焦慮症、憂鬱症並給予適當的治療。
治療計畫上,認知行為治療約可改善半數以上的個案,目前也有實證認為,血清素相關藥物也有好的療效。
回顧一下近期介紹過的飲食疾患,可以簡單歸類如上。
文/ 張瀞方 醫師
學經歷
● 輔仁大學醫學系
● 中華民國精神科專科醫師
● 美國瑜珈聯盟認證瑜珈師資RYT-200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 前 新竹市平衡身心診所主治醫師
● 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主治醫師
● 現任 台北市晴天身心診所/向陽身心診所主治醫師
● Instagram: @psy_dr_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