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心理諮商中,
我常常會遇見一些被過去習慣所綑綁而受苦的人。
有時候是已經有意識到了卻彷彿被鐵鍊綑綁,
例如:「我就是一直都無法相信我自己是有能力的、被喜歡的」,
聽起來很熟悉嗎?
對自己沒有自信,很在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因此感到困擾與焦慮,
許多人都會有意識到,但也總是卡關,
每次卡關就又更自責,陷入一個辛苦的循環。
看待自己的態度與方式並非一朝一夕生成,
也需要花一點時間與耐心去梳理與調整。
每個人怎麼從跟這個世界互動後學來的應對也都不同,
諮商的歷程有時候會細細陪伴你探索一些關鍵影響,
或許,曾經發生過一些事情導致你學會某種保護自己的方式,
在求生存的過程中這些學習深入骨髓,
變成你面對衝擊時想都沒機會想就浮現的反應,
探索這些,
就是在覺察過往的自動化反應,
好好的給予這樣辛苦的自己理解與感謝,
再更進一步,讓心理師陪你一起為自己做出能照顧自己的新的選擇。
曾經有一個個案跟我說
「覺得每次諮商你都會說出一些我心底深處的聲音,尤其是那些我都覺得很模糊的心情,然後就更認識我自己,也就更能為自己做新的決定了。」
對我來說,心理師其實是陪伴者、支持者、協助者。
陪著你更認識你自己的內心,
也陪著你跟自己的靈魂與身體更貼近。
覺察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跟狀態,
你永遠有能為自己做的選擇。
文/ 陳韻如 諮商心理師/舞蹈治療師
學經歷
● 師大心輔系/表演藝術雙學士
● 實踐家庭諮商與輔導碩士
● 長青木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
● 力人心理治療所 諮商心理師
●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兼任心理師
● 台灣舞蹈治療研究協會第八屆理事
● 大洋洲註冊準專業舞蹈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