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日子台大網紅和昔日政治明星自殺的新聞,震驚社會,讓我感嘆之餘,想起一首日文歌。鹿兒島出身的女歌手中島美嘉,在2010年巔峰時期因耳疾近乎失聰而暫停演藝活動。2013年她推出單曲《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肌理豐富地詮釋出這段時間的痛苦心境。
關於內在的精神痛苦,用既有語言來描述總會有種「不完全到位」的局限感。文學家或音樂創作者,用自己的創造力及語言能力,拓寬了閱聽大眾的想像和感知,反而可能讓不知名的情緒找到一個落腳之處,替自殘的衝動先拉出一個緩衝地帶。聆聽中島美嘉用曲折的嗓音演繹自己的人生,也許有可能出現這種效果,讓情緒陷落生死關頭的朋友,可以從歌曲中獲得某種撫慰吧。
底下,讓我們一同來看,中島美嘉到底唱了些什麼……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
是因爲海鷗在碼頭上的悲鳴,
隨著海浪起伏消逝,
把我的過去也一併叼起飛走吧!」
陷落精神痛苦的人,經常幻想能夠切除這些包覆痛苦的過去記憶,重新開始。如果過去可以被海鷗叼走並且飛得遠遠的,該有多好!想要消除痛苦的過去,常常也是自殺企圖者的動機。生命中的壞感受,經常被投射到自己的身體上,於是想要立即消滅壞感受的欲望,潛意識中形成「暗殺的幻想」,殺掉壞的部分其實是為了自我防衛,並體現為割腕或服藥過量等身體傷害。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
是因爲生日時杏花盛開,
若是在樹間灑落的陽光下,就這樣睡著,
是否能隨蟲兒屍骸一起化作塵土呢?」
絕美的景致,令人陶醉的片刻,暖日繁花,為何也會誘發一了百了的念頭呢?曾有精神分析研究發現,某些自殺者具有「融合的幻想」意思是在潛意識中幻想與全能全好的母親合而為一,獲得永恆的極樂狀態,以逃離令人無法忍受的生命痛苦。
「今天就跟昨天一樣,
如果明天想要有所改變,
今天就必須有所行動,
這我知道,我都知道,但是啊……」
這段有點像周遭的人善意地開講人生大道理的口吻,例如建議要「放下」、「正向思考」等等。由於是陳腔濫調,有自傷自殺意念者理智上也懂這些道理,因此聽起來反而更像是某種「你就是因為沒做到這個所以想死」的指責,讓痛苦加倍。
其實能做到同在陪伴、專注傾聽、一起喝杯咖啡或吃頓飯,或許是更有助益的方式呢。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
是因爲還沒遇見你,
像你這樣的人誕生在這世上,
讓我稍微喜歡上這世界了。」
如果能確信有人還是關愛自己、看重自己,那麼一了百了的念頭,或許可以稍稍減緩一點。這個人也許是一個好久不見的老同學,或是童年時疼愛自己的乾媽。曾經想過一了百了的你,試著做個腹式深呼吸,伸個懶腰,一定可以想起有這麼一個好人的臉孔。如果真的想不到這樣的人,而一了百了的念頭持續糾纏,請務必利用國內豐沛的精神心理醫療資源,就近尋求身心科醫師或心理師提供專業協助。
🔜 快到 許醫師的部落格 看更完整更深入的內容吧!
文/ 許欣偉 醫師
學經歷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資深主治醫師
● 松德院區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督導
● 輔仁大學、政治大學兼任講師;教育部部定講師
● 英國塔維斯托克心理治療中心(Tavistock Clinic)研修精神分析
● 倫敦大學精神醫學研究院(Institute of Psychiatry)研習創傷治療
● 英國東倫敦大學精神分析研究績優碩士畢
● 臺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暨學會推薦心理治療師
● 台灣精神醫學會專科醫師
● 台大醫院精神部照會精神醫學訓練
●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