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我心_(十三)_信念與人性

人性會把差異回歸一致

青青我心系列文章,將分享塔爾博士(Dr. Tal Ben-Shahar)於2006年在哈佛大學開設的<正向心理學>系列課程,相關影片在youtube平台上輸入關鍵字即可觀賞,這堂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獲得幸福的能力

 

這一篇文章的主題是信念;信念是自我實現的預言,你相信自己好,自己就會越來越好;你相信自己不好,自己就會越來越差;信念可以創造現實,讓短期內尚未實現的想法,在未來實現。教授鼓勵我們多創造生活中的正向環境,利用正向環境來潛移默化我們的正向信念,幫助我們邁向幸福。

 

但教授提醒我們,信念雖然很重要,但過度相信信念與吸引力法則,將會產生一種誤解,認為你的成功是因為你,但你的失敗也是因為你,你只相信信念,而忽略掉了其他客觀事實,包括所需要付出的辛苦與努力,或可能遭遇的失敗與歷練;過分相信吸引力法則,短期可能充滿希望,但長期卻是讓人充滿挫折;所以信念很重要,信念是創造現實的基礎,但並不是全部

 

信念是透過什麼方式,讓想法變成現實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性,我們的人性,渴望讓內外達到一致性;人的認知分為”內在”與”外在”,”內在”就是信念,也就是對外部世界的想像和期待;”外在”則是外部的真實世界;內在的想法與外在的運作,本質上是不相關的,但因為人性不喜歡差異,我們會為此感到不適,所以當內外差異出現時,人性會盡力去減小差距、維持平衡,重新讓內外達成一致。

 

人性會利用下面的機轉,讓內外重新回到一致:

  1. 改變信念:不改變外在現實,而是改變內在信念,使內外重新回到一致。
  2. 忽略現實:藉由拒絕或否定的態度,假裝內外不一致不存在;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扭曲。
  3. 主動驗證:尋找外在條件中,支持原本想法的證據,降低內外的不一致;這雖然比忽略現實好,但仍是一種扭曲。
  4. 創造現實:保持內在信念,若外在現實無法改變,努力看到其他的解讀方式;若外在現實可以改變,則努力改變成自己內在信念所期待的樣子。

 

假設我覺得我很聰明,考試成績優異,但這次考試卻不及格,內外產生了嚴重的差異,此時這4種機轉分別作用如下:

  1. 改變信念:我不聰明,我是笨蛋,所以考試才會不及格。
  2. 忽略現實:把考券丟掉,我沒有考不及格,所以我仍然是聰明的。
  3. 主動驗證:雖然我考不及格,但我比隔壁考0分的小明強多了,所以我還是聰明的。
  4. 創造現實:這次考試不及格,是因為我考前沒有好好複習,錯的題目經過檢討後,其實我都會,下次好好準備考試,我依然是聰明的。

 

創造現實,是正向心理學所推崇的能力,也是樂觀者與悲觀者的基本差異,這項能力我們該如何培養與學習呢?將會在下一篇文章繼續闡述。

 

 

文/ 唐漢青 醫師


合康身心精神科診所-唐漢青醫師

 

學經歷

● 台北大學醫學系畢業

● 台北醫學大學總醫師

● 中華民國精神科專科醫師

● 合康身心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