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新的方向(一):一趟深入內在世界的成長旅程--精神分析在做什麼?

一趟透過整理過去,理解現在,改變未來的旅程

現在有越來越多因為情緒憂鬱焦慮而來看診的人,有些人可以說出影響自己心情的事件和原因,也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為何心情不好,覺得情緒都是莫名、沒來由的。其實大部分的人花時間抽絲剝繭後,會逐漸發現那些情緒往往不是沒來由的,只是我們主觀地認定那些影響心情的事只是小事,覺得不應該因此被影響,或者是覺得那些事已經過了很久,不知道即使過了很久,那些事還在影響著。於是在不知道原因的狀態下,很難去處理和消化那些情緒

 

很多人透過分析,會發現自己不論在感情關係裡、與朋友的關係裡、家庭關係、工作等各方面,重複出現類似的困境,這常常不是巧合,而是我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總是做了類似的選擇。有些人會說:『這就是我的個性!別人說的道理我都知道,但我就是沒辦法做到。』其實每個人的個性和行為模式,除了與生俱來的特質之外,也深受成長過程中各種經驗的影響。像是在家庭中和父母、手足相處的經驗,在學校和師長、同學相處的經驗,漸漸變成現在的樣子。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帶著過去和這些重要的人相處時的經驗,和現在周遭的朋友、同學、同事、伴侶相處

 

舉例來說,因為和主管相處時經常感到焦慮、挫折而來接受分析的個案,在分析中逐漸發現,這些焦慮與挫折的感受,和過去與父母相處時的經驗有關。改變個性和行為模式的確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常常不是別人告訴你道理,就能隨之改變。需要循序漸進,先理解這樣的想法、自我價值是如何從過去的經驗中養成。

 

分析取向的諮詢中,治療師和個案一起探索、整理過去的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經驗,來幫助個案思考並理解現在的情緒和想法。當越來越能理解,我們是如何把自己過去的經驗,帶到現在周遭的人事物中,就可以逐漸做出和過去不一樣的反應或是選擇

 

透過整理過去,理解現在,來改變未來

 

文/ 張昀 醫師

 

張昀醫師

 

學經歷

●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 英國塔維史托克心理治療中心(Tavistock Centre)精神分析研究碩士  

● 台灣精神醫學會專科醫師

●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

● 台大醫院精神部精神醫學訓練醫師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醫學訓練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