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緣際會(二):治療關係篇

治療師常需要透過許多非口語的交流,來和口語表達困難的個案培養關係,逐漸達成治療目標

上篇和大家介紹了音樂治療為何能透過「音樂」達成治療效果,今天我們來談談「治療關係」smiley

上一篇:音緣際會(一):為什麼用「音樂」治療呢?


筆者在英國受訓時,有一堂課印象甚是深刻,那就是「母嬰觀察」,教授要求學生們持續觀察6-8週的母嬰互動,以此瞭解人類在尚未發展口語前,如何溝通並建立人生中最早的關係。早在媽媽懷孕期間,聽覺便是胎兒與媽媽溝通的主要管道,即使出生後不會講話,還是能咿咿呀呀或以哭鬧的方式引起照顧者注意,表達需求或是尋求安慰。特別的是,媽媽們都會不自覺提高講話頻率,用較誇張的表情聲調,同時溫柔的撫摸來回應寶寶雙方就在大量非口語的互動中建立母嬰關係

治療師的角色,就像這位照顧者,常需要透過許多非口語的交流,來和口語表達困難的個案培養關係,逐漸達成治療目標。另外,音樂治療師的優勢也在於,我們使用的是「音樂」而非文字或其他媒介溝通,透過聲音的交流,可以讓個案和治療師更直接、本能地互相了解與溝通

科學研究也顯示,當寶寶聽到媽媽哼唱搖籃曲時,血液中皮質醇濃度會隨之改變,而皮質醇的濃度正和人們放鬆和興奮的程度有關呢!因此,下次緊張時除了深呼吸不妨哼唱幾句給自己聽吧

 

文/ 林昱慈 音樂治療師

林昱慈音樂治療師

 

學經歷

● 英國註冊音樂治療師 
● 新店柴埕托老中心 音樂治療師
● 好眠事務所 音樂治療顧問
● 台北市民交響樂團 小提琴手
● 英國Together in Sound 失智長者團體 音樂治療師 
● 英國Cambridgeshire Music多重學習障礙/情緒焦慮學童 音樂治療師

● 英國Anglia Ruskin University音樂治療 碩士 
●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