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的元素,就算不是音樂家,也能感受音樂,並且從音樂中窺探著自己。
在許多音樂與人的理論中都有提到,人對於音樂的一些想法與反應,其實和過往的經驗有很大的關聯性。舉例來說,我在音樂治療中常常使用的海洋鼓,所發出來的海浪聲多半讓人感到放鬆,但在臨床上,我也遇過幾位案主,對於這樣的聲響感到不安與害怕,海浪的聲音,讓他們聯想到的不是那個放鬆且安全舒服的沙灘,而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或是正在一點一滴被海浪吞噬,卻無人發現可以給予協助的無力感。
由此可見,每個人對於音樂的感受與詮釋是非常獨特,而且有自己故事的,既然不會有完全一樣的體悟的可能,又何來”可以聽了就達到治療效過的音樂”呢?
在音樂治療的過程中,音樂治療師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透過一次又一次的音樂引導,或是陪伴著案主一起經歷音樂中的起伏,也觀察著案主對於音樂或是聲音的感覺、詮釋與聯想。這樣的過程就像是經歷著一次又一次的人生狀況,但這次有機會可以聽下來觀察,有人可以全然的陪伴,也有機會可以反抗拿到主導權。
音樂通常被視為娛樂的象徵,但同時,音樂也可能是引起不舒服感,造成情緒漩渦的主因,就讓音樂治療師陪伴自己,也幫自己找到設計適合自己的方向吧。
文/ 邱雯琪 音樂治療師
學經歷
● 美國音樂治療師證照 MT-BC
● RBL新生兒音樂治療照護證照
● 台安醫院雙十分院復健科
● 雙和醫院成人身心科
● 光田醫院附設弘毓基金會
● 中杏基金會
● 台灣多元互動與家庭成長關懷協會 理事
● 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音樂治療碩士
● 書籍著作:高中職藝術類別教科書 “療癒閱覽室” 均悅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