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精神科(六)—除了吃藥還能做什麼(3)

營養精神醫學(Nutritional Psychiatry)

營養精神醫學(Nutritional Psychiatry)在精神醫學中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研究飲食及營養製劑對於精神健康和疾病的影響。大眾認知中的「健康食品」絕大部分未經嚴謹人體試驗驗證,但在臨床上往往會被詢問有沒有效,而以目前的研究證據,醫師只能說「不知道」,唯一能給出較清楚的建議,只有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在憂鬱症治療的角色。

 

EPA是一種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飲食中攝取主要來自於魚油,跟較為知名的docosahexaenoic acid (DHA)都屬n-3脂肪酸。從2000年左右開始,陸續有研究發表魚油對於憂鬱症的療效,發現EPA是其中的有效成分,且需在EPA:DHA大於2:1的比例下每日攝取EPA 1000~2000mg,輔助治療(合併其他治療)優於單一治療

 

過去一般市售的魚油以強調DHA為主,EPA含量和佔比不容易達到治療需求,如想使用EPA治療憂鬱症的患者,建議與醫師確認產品有無達到建議比例和每日使用顆數。而對於一般人預防憂鬱症的效果,以目前已知研究結果並不顯著,但可能對於特定高風險族群有效。

 

另一個新興領域是關於「益生菌」,腸-腦軸線概念的提出,也就是腸道和大腦的雙向互動機制,對於精神疾病的發生理論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切入。然而根據最新一篇(2022年5月)的回顧文獻,目前臨床試驗的結果仍不一致,要能將其運用到病人身上言之過早,究竟是哪些菌叢的變化跟疾病相關尚待後續研究努力。

 

話說回來,如果想要達到預防甚於治療的效果,平時的飲食習慣可能比吃什麼健康食品都來得重要。無論是地中海飲食或得舒飲食,都有一些證據顯示對於整體健康,包括精神健康的好處,大家可以自行參酌建議的食物清單,找出最適合自己的飲食方式。

 

 

文/ 何彥澄 醫師


 

 

學經歷

 

● 長庚大學醫學系

●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

●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 欣泉身心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