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你心中的小哪吒

當我們完成了自我定位與外界期待的整合之後,我們都能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找到那個意氣風發、信心十足的小哪吒

圖片來源:Pixabay
今天要跟大家推薦一部2019年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以封神演義為基礎,講述的是主人翁哪吒,背負著世人的眼光和天定的運命,從屈服到捍衛自己的故事。這部片的票房和口碑都很不錯,除了因為高水準的動畫製作之外,劇情安排與角色刻畫也非常地打動人心;今天我們從精神科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看這部電影中可以讓我們深思與討論的地方。

 

在這部電影中,哪吒因為意外而成為魔丸轉世,從小就被世人認定是無惡不作的妖怪,而哪吒在這樣的氛圍下,也開始自暴自棄,認為自己就是大家眼中的壞蛋,無論怎麼努力也不會被大家認可。從哪吒的童年開始,我們就可以看到第一個心理健康議題---人際互動的暗示效果

 

在人際互動中,我們的確常會因為周遭人事物的影響,而慢慢變成周遭所期待或誤解的樣子,特別是對於自我定位還在塑造與摸索的小朋友與青少年來說,更是如此,這就是暗示效果的力量;我們常會聽到以鼓勵代替責罰,因為鼓勵是正面的,透過正面的暗示,對方才有可能變成我們希望的樣子,一昧的責罰,有時候反而適得其反,會讓對方在負面暗示的影響下,越來越成為我們不希望的模樣

 

而已經屈服在世人眼光之下、打算用妖怪的形象來生活的哪吒,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決定對抗命運,擺脫別人既定的成見而努力成為好人呢?我個人認為是從哪吒開始以為自己是靈珠轉世開始;我們先不討論哪吒的爸爸用欺騙的方式,告訴哪吒他是靈珠轉世的這個做法到底好不好,但這裡出現了第二個心理健康議題,就是自我定位的成形與一致性

 

隨著年紀的增長,當我們的自我形象開始確立之後,我們會開始意識到外界給予我們的框架,有時候和我們內心給予自己的決定和期許是不一樣的,當這樣的差異出現時,我們往往必須在內心做出一個決定:「我是要向外界妥協?還是要堅持做自己?」。而這時候就要引用本片最經典的哪吒的台詞了: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綜觀哪吒的心理變化與行為改變,我們可以知道,自我定位,其實是一個外化與內化不斷互相影響與改變的過程我們初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對於外界一無所知,各種價值觀和道德文化,全靠著外在環境的輸入;像在影片中,村民對哪吒的輸入是哪吒是一個妖怪,但哪吒父母對哪吒的輸入卻是哪吒是一個好人面對不同甚至是相斥的輸入,我們可能全部接收,但還無法做出選擇而隨著年齡與智力的增長,我們會因為生命事件與自我感受,開始能對各種價值觀做出判斷和篩選,而逐漸成為獨特的自我。像在影片中,儘管哪吒被兩種不同的外在看法給左右,但在他心中最誠實的內心選擇,是希望能想被大家接受,他不想順服命運的安排而成為大家眼中的妖怪。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許沒有所謂的命運,但確實有很多所謂別人給予我們的安排這些安排是大是小、是輕是重,完全取決於我們對於這些安排到底有多重視與多介意,有的安排無關痛癢,那就只是小安排,有的安排卻深深影響了我們的自我定位,那就是大安排了。

 

面對小安排的不一致,我們往往願意讓步與妥協,因為這是人際關係中的圓融,也能適當表達我們的善意與友好;但面對大安排的不一致,我們若也輕易地讓步和屈服,則可能會產生自我懷疑與自我貶損,進而影響我們的自我認同,造成長久的低潮與憂鬱;透過電影的啟發,我們會知道,當我們的自我定位和外界的大安排不一致時,選擇相信自我、忠於內心,將會是更好的決定

 

電影短短的兩個小時,忠於自我、努力堅持的哪吒,最後顛覆了大家的成見,獲得了大家的認同;雖然在真實的人生中,我們不見得都能迎來電影中的完美結局,自我與外界的拉扯,永遠有讓人無奈與無力的地方,但透過電影的啟發,希望我們都能獲得多一點的勇氣,讓生活更貼近我們內心的自我定位;希望當我們完成了自我定位與外界期待的整合之後,我們都能在自己的內心深處,找到那個意氣風發、信心十足的小哪吒。
 

文/ 唐漢青 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