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族治療觀點看婆媳問題

婆媳問題會牽涉到3個人之間的互動,也是心理學探討最多的三角關係課題

    自古以來,華人社會的婆婦間,常存在著心結與相處的問題。而此問題,一方面,跟婆婆對兒子或媳婦的不恰當期待有關,一方面,又跟兒子和母親的互動關係有關,另一方面,又跟媳婦應對婆婆的態度有關。所以,婆媳問題會牽涉到3個人之間的互動,也是心理學探討最多的三角關係課題。但如果,公公能夠適當地發揮第4人的溝通協調角色,將有助於三角關係的難題解開

 

    要瞭解婆媳問題的發生,要先從婆婆的觀點來看,會比較清楚其中的家族動力。華人社會有一句古老的說法,來描述女人嫁到夫家的辛苦,就是「媳婦熬成婆」。表示在傳統的男性父權社會裡,對於嫁過來的媳婦,有很多的期待和要求,包括要相夫教子、煮飯洗衣、傳宗生子、遵循夫家的規矩……等,而承擔了很多照顧家庭與先生的責任,與被期待如何當個好媳婦。如果,先生無法體諒太太的辛勞,反而,認為理所當然,便會讓太太覺得不被關心,進而影響到夫妻關係。而此時,媳婦的辛苦便有可能去找孩子來尋求慰藉,若剛好生的是兒子,則兒子便有可能替代父親的角色,而成為母親的情緒伴侶。如此,未來的婆媳問題,便由此而開始奠定了某種基礎。

 

    若未來,兒子長大了,開始結交女友,則母親便有可能開始表現出對兒子女友的不滿意--不是太胖,就是太瘦,或是太漂亮,或是太矮,總是有一大堆的挑剔理由,但背後真正的原因,只是反映出母親沒有打算,放兒子自由的打算,甚至私心地想保有兒子在身邊,以滿足先生無法給予的心理需求。而此時母親的做法,有時會用「孝順」的大帽子,包裹著自己的需求,而讓兒子無法抗拒,甚至有些擔心與恐懼。此時,兒子該如何做,才能擺脫母親的不恰當期待?

 

    如果有幸,兒子能夠勇敢地抵抗母親的要求,而順利地把太太娶回家,則此時婆媳問題便會開始慢慢地浮現。一方面,婆婆若想把自己過去當媳婦的痛苦,加諸在媳婦身上,則悲劇便會一代代地重複發生。而另一方面,婆婆若不想放開兒子,則婆婆便會開始和媳婦競爭,但中間可能會透過很多道德要求和對媳婦的歧視,來讓媳婦難受,例如:要求孝敬公婆卻又刁難媳婦、要求媳婦要有媳婦的樣子(比公婆早起)、沒有生兒子是媳婦的問題……等等。若此時先生無法支持太太,來安慰其辛苦,則太太又會重複夫家之前的家族模式--去找孩子尋求慰藉。若生的是兒子,便又要重複之前婆婆和其兒子的關係。

 

    所以,這種循環要如何解開與打破呢?當然,解鈴人還需繫鈴人,如果,婆婆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所受的苦,而不想讓此痛苦,繼續地在家族中循環下去,便可以下定決心,放兒子和媳婦自由,並面對自己過去的痛苦,與修復跟先生的關係。如果,婆婆能夠克服內心的困難,並願意尊重兒子的新家庭,則此婆婆便能夠顯現出超人的智慧,與過人的勇氣,並展現出婆婆該有的氣度。

 

    若婆婆無法做到以上的大智慧,便需要兒子能夠從不恰當的母子關係中,覺醒過來。而此時,兒子必須去學習尊重母親的痛苦,並尊重父母親的關係--無論他們之間有任何的問題,都不是身為兒子的我,所能夠幫忙的,而我所能夠做的,就是照顧好自己現在的家庭、照顧好自己的太太,才能避免原生家庭的影響,持續地影響到現在的家庭。若經濟能力許可的話,也可以選擇搬出原生家庭,讓現在的家庭有一個獨立的生活空間。

 

    若婆婆、兒子都無法有所覺醒,則媳婦便要自力救濟--自己來幫助自己。而媳婦該怎麼做呢?首先,要學習尊重婆婆的痛苦,並避免跟婆婆起衝突,但也要學習如何應對婆婆,才不會讓自己的內心失去平衡。而此能力的產生,還需要先去處理自己跟媽媽的關係,不然,很難同時承受婆婆的不友善,又能夠保持內心的平靜。因為,所有對母親的不滿,都有可能在跟婆婆的互動中,再度被激發出來。而對於先生的失望,應該要去尋求專業的協助,並藉助夫妻諮商,幫助先生能夠看清楚自己的狀況與處境,並願意承擔新家庭的責任,與負起先生該負的責任。

 

文/ 吳浩平 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