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伴侶關係的原生家庭經驗

在伴侶關係靠近到某個程度,就促發早期的痛苦經驗,而想要逃跑

伴侶關係的互動品質,常常反應出我們內在「愛」的品質而此品質又跟小時候母親如何照顧我們有關

 

      若一個有控制慾的母親,可能養成一個也想控制伴侶的人,或是,反向變成不想被控制的人,而無法穩定地維持關係--在伴侶關係靠近到某個程度,就促發早期的痛苦經驗(以為要被控制),而想要逃跑。但如果是一位能夠尊重、關心孩子的媽媽,則如此被對待的孩子,長大以後也能內化母親的尊重與關心,便學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對待伴侶,則比較有機會形成好的伴侶關係。

 

        但大部分的伴侶,大都看不到原生家庭經驗對自己的影響,卻比較容易看見伴侶行為對自己現在心情的影響,並想透過改變對方或換個伴侶,來改善自己的痛苦。卻沒想到自己的早期經驗,是如何幫助自己選擇這樣的伴侶,或自己的行為,是如何促進雙方的互動,達到目前的狀況。

 

       所以,真正能有效改善伴侶關係的方法,不是去要求對方改變,而是去看看自己的痛苦,跟早期「愛」的經驗有什麼關係(通常跟母親的互動有關)?是否可以透過覺察的方式,來發現過去原生家庭經驗所帶來的痛苦,並試著去經驗、接納它,而不是把對父母親的怨恨與期待,投射到伴侶身上,並希望對方要滿足自己過去的失落。則以此方式來重新面對伴侶,才比較有機會真正地看見對方,進而展開成人式的溝通與互動。

 

    附帶一提,相反性別的父母親,對我們的伴侶關係也有影響。因為,父親對女兒來說,是她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而母親對兒子來說,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而這個經驗也會影響後來對待伴侶的關係。

 

 

文/ 吳浩平 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