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愛得這麼累?

這不是你的錯,而是心受傷了。

      你是否⼀直遇到不對的⼈,愛上不該愛的⼈,常被某種特質的⼈吸引? 進入⼀段親密關係後,總是患得患失、無法⾃在,把對⽅變成⽣活的重⼼,討好迎合⽽失去⾃我,深怕⼀不⼩⼼,就會導致關係的斷裂,你花時間閱讀、參加成長課程、做過愛情諮詢...,每⼀段關係走到最後,總是傷痕累累,走不進幸福裡。⾝邊關⼼你的⼈,不忍⼼看你受苦,勸你分⼿或建議你該怎麼做,你覺得不被理解,你說,道理都懂知道,但你就是做不到,我說,對⽅⼀定有什麼吸引你的,讓你堅持在關係裡,你⼀定遇到了什麼困難,讓你跨不過去,你眼中泛著淚光問我,為什麼愛得這麼累?是不是你有什麼問題?是不是你做錯了什麼?此刻我深深感受到你內⼼失落的重量。

 

      ⼈類回到⽣命的最初,⺟親與嬰兒應是⼈類最早體驗到的親密關係雛形,後來隨著成長,發現⽗親的存在,在三⾓關係裡,我們可能會感覺到⾃⼰ 被排除在外,或許這是⼈類第ㄧ次經驗親密關係的失落。通常原⽣家庭互動關係的模式,會形塑我們⽇後親密關係的模版,影響我們伴侶的選擇與親密關係的樣貌。我們選擇跟異性⽗⺟很像或不像的伴侶,在未來親密關係的互動裡, 不⾃覺的投射某種感覺和期待在伴侶⾝上,不論好的或不好的經驗都再次被複製,重複著某種過往熟悉的關係模式。

 

      精神分析家Freud 提到,⼈類會無意識的不斷重溫過往某種痛苦體驗。雖然在理性上,我們想避免重蹈過去不好的經驗,但不快樂的經驗是熟悉的,讓⼈獲得短暫的掌控感和安全感。如果早年的經驗到需求總是被忽略、拒絕和不被滿⾜,長⼤成⼈後,可能會在⼼中形成不重要、不值得被愛、沒有價值的⾃我,對需求感到羞恥和內疚,覺得⾃⼰不配獲得需求的滿⾜,即使擁有⼀段不錯的關係,仍然感到不安,隨時擔⼼失去,在伴侶沒做出明顯破壞信任的⾏為,仍然難以相信對⽅,因為害怕被拋棄,想掌控對⽅,導致關係的緊張和壓⼒,於是⽣命像破了個洞,留不住愛的感覺,不斷地反覆製造失去的經驗,陷入⼀種無⼒擺脫重複命運的感受。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通常需要透過⽗⺟和他⼈來認識⾃⼰是誰?以及確認⾃⼰的價值,但實際的情況是,因為⼈的不完美和限制,讓我們常感到不被理解和受傷,有時候可能是⽗⺟忙於⼯作,⽽忽略照顧,也可能因為家庭關係衝突或疏離,⽽無法滿⾜我們的需求,⼩時候總要靠⾃⼰的⼒量長⼤,為了獲得⽗⺟的關注,我們投入⼤量的⼼⼒,以確認⾃⼰是被愛的,不會被拋棄,無論⽗⺟親在實質上或⼼理上的缺席,都將在我們的⼼靈留下傷痛,讓我們感覺⾃⼰渺⼩,⽣命像缺少了什麼般的不完整和孤獨,外在擁有的成就,難以填補內⼼的空洞感與匱乏感。

 

      精神病學家Bessel認為,強迫性重複是潛意識對於最初痛苦感受的否認和迴避,帶來無意識的⾏為上的重複,它們不會⾃動消失,當我們沒有⽤語⾔的⽅式把它們向⾃⼰承認下來,它們就會從我們的⾏為中滲透出來,修通過去的創傷,必須建立⼀段安全的依附關係,才能夠逐漸地、嘗試⽤新的視⾓觀察⾝邊的⼈和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和嘗試使⽤新的⾏為模式,從⽽帶來新的關係

 

       如果你的⼈⽣正在經歷猶如⾃動導航般,重複著某種事與願違的不幸,這不是你的錯,更不是你不好,⽽是⽣命有個傷⼝,等待被療癒,但你仍然是值得被愛的,哀悼是撥開憂傷的迷霧、穿越⽣命幽⾕,修復創傷與療癒⾃我的必經之路然⽽⾯對創痛、承認脆弱、接受失去都是不容易的過程,深度⼼理治療是透過建立⼀段深入穩定的治療關係,幫助來訪者看到⾃⼰的潛意識的重複,撫平轉化⾃⼰的重複,是⼀趟體驗矯正性情感經驗和愛的旅程

 

 

文/ 賴美麗 心理師

賴美麗心理師

 

治療取向

●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 客體關係取向心理治療
● 認知行爲取向心理治療
● 個人中心取向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