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相處難?(以客體關係治療的觀點)

你若不愛你自己, 你便無法來愛我。

 『如果你愛我』

 

請你愛我之前先愛你⾃⼰,

愛我的同時也愛著你⾃⼰。

你若不愛你⾃⼰,

你便無法來愛我,

這是愛的法則。

 

<維琴尼亞 薩提爾>

 

      在我們相遇之前,你的⼈⽣已走過千⼭萬⽔,坐下來眼淚就掉個不停,我感受到眼淚述說的悲傷,我輕輕的問,發⽣什麼事讓你哭的這麼傷⼼? 你說: 你為他付出很多,凡事以他為主,你期待他也能夠重視你,剛開始他對你不錯,但有⼀天他卻說想要有⾃⼰的空間,你開始胡思亂想,是不是他不喜歡你了,是不是你做錯了什麼? ⋯⋯我說:付出這麽多期待卻落空時,你感受到什麼? 你說:覺得⾃⼰不重要、不被在乎、沒價值....說著說著眼中打轉的淚⽔潰堤,此時此刻再多的⾔語,都無法承接交織著過去與現在的失落。

 

      臨床⼯作發現,無論來談者因著憂鬱、焦慮、恐慌、強迫思想和⾏為、飲食困擾...... ⽽求助,幾乎有著不同程度的親情、友情、愛情.....的情感失落,以及⼈際或親密關係的困擾,關係是傷也是藥,有⼈說,如果能夠擁有⼀段好的親密關係,將有機會療癒童年的創傷,然⽽親密關係的品質是由兩⼈互動共構出來的,因著遺傳基因和先天的氣質、原⽣家庭、外在環境的影響、⼼理的複雜性、以及⼈性.....的限制,很多時候,還來不及獲得療癒,就發現維繫好關係和相處的不易。

 

      早年與⽗⺟親(或重要他⼈)之間的互動模式會被內化,成為我們的內在客體與⾃體,我們內⼼的客體和⾃體透過投射來影響我們的⼈際關係。投射認同是⼀種誘導他⼈以所投射的潛意識幻想來感知和採取⾏動的⼈際模式,接收者被迫做出投射者潛意識中想要看到的反應,接收者若未覺察投射性認同所引發的感覺,就可能被當時的感覺所控制,⽽直接反應出投射者所投射的情緒。例如:⼀位敵意的丈夫(⾃⼰並沒有覺察)不守承諾、夜歸、把家裡弄的亂七八糟...誘使妻⼦變得的憤 怒,丈夫對妻⼦的抨擊既驚訝⼜⽣氣,⽽丈夫的敵意,可能源⾃對⺟親的不滿,若妻⼦對丈夫投射到⾃⼰⾝上的敵意,不予理會,投射認同就會失敗。

 

      ⼈們總是帶著憧憬開始⼀段親密關係,⼼理不⾃覺期待伴侶像理想⽗⺟⼀樣的滿⾜⾃⼰,渴望愛的本⾝沒有錯,採⽤投射認同建構關係的⼈,是想要矯正關係缺陷或逆轉早期童年壞經驗的努⼒,投射者深層內在的渴望是被理解和認同。早期客體關係失落或未經哀悼的創傷,個體會將⾃⼰否認的或者理想性的部分,以投射幻想的形式放置在伴侶⾝上,竭⼒誘導伴侶採取與他幻想相⼀致的⾏為反應,例如:「不愛⾃⼰的⼈」透過⾔語、表情、肢體⋯等途徑,誘導他⼈做出不愛⾃⼰的⾏爲,使個體在關係裡,重複驗證⾃⼰不夠好的假設。

 

      由於早期形成的客體關係模式⼤多受情緒因素影響,⽽不完全是理智因素影響,修復早年客體關係失落與創傷,來談者需要的不只是在理性層⾯上的分析,也需要擁有新的情感經驗。來談者投射認同的⼈際模式,將會在深度治療關係的互動中重現,治療師接受、涵容和消化來談者的投射,幫助來談者覺察,以及內化深度治療的矯正性情感經驗,修正內在客體及重建⾃我認同,知道⾃⼰原來的樣⼦是值得被愛的。

 

 

文/ 賴美麗 心理師

賴美麗心理師

 

治療取向

● 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 客體關係取向心理治療
● 認知行爲取向心理治療
● 個人中心取向心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