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精神科(二十四)

鎮靜安眠藥依賴?(2)

在嘗試幫之前長期使用鎮靜安眠藥的病患減藥時,常常會聽到「我吃這麼多年都沒事,繼續吃沒關係吧」,或者說「之前開立的醫師說這個很輕,長期吃不會怎樣」。先不論後者,醫師是不是真的如此告知病患,這的確是很常見的迷思,也是減藥上的阻礙。

 

先講結論,就算不提依賴的問題,在非適應症下長期使用鎮靜安眠藥物,更多的證據顯示反而有害。首先,在60歲以上成人的研究,鎮靜安眠藥對於睡眠的短期改善效果十分輕微,但是跌倒的風險和認知功能下降的副作用卻會大幅的增加。老年族群使用鎮靜安眠藥絕大多數是弊大於利,不是說年輕時使用沒事,年紀漸長也不會有問題的。再來,如果鎮靜安眠藥在59歲停止使用就沒關係了嗎?先不論病患是不是能順利在短期內克服戒斷症狀以及心理上的依賴,最常見用藥的原因,失眠,病患往往沒有得到最適當的照護,甚至在長期使用鎮靜安眠藥下,可能會使得原本的疾病更難治療。

 

如果把大腦比喻成一間房屋,理想上鎮靜安眠藥的作用,是只把還開著燈的房間電燈開關關掉,但實際上鎮靜安眠藥在大腦的作用是沒有選擇性的,更像是直接切掉房屋的總電源,所有電器都會失去功能,包括了維持正常生活運作重要的設備。因為房間燈很亮睡不著,所以每次都去關電源總開關,然而要重新開啟越來越不容易,長期下來就會造成各式各樣的困擾,同時該修理的地方都沒修復。之前在《談談精神科(八)》曾經提到過,「常見的副作用像是認知功能下降,前行性失憶和複雜睡眠行為(如夢遊)等,都是某種抑制大腦功能的結果」。而且還不只如此,交通事故,以及因跌倒造成骨折,在流行病學研究中,不斷被驗證跟使用鎮靜安眠藥具有高度關聯性。

 

最後,在下會反問病患,如果是長期吃止痛藥,或是更誇張點,長期吃退燒藥,還會覺得沒有關係嗎?不是會努力找出疼痛及發燒的原因加以治療,而將這些症狀控制藥物減少進而停止使用嗎?失眠長期使用鎮靜安眠藥,為什麼會覺得沒有關係呢?希望從打破迷思開始,作為減少長期鎮靜安眠藥物使用的第一步。

 


 

文/ 何彥澄 醫師


 

學經歷

 

● 長庚大學醫學系

●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

●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 欣泉身心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