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合群卻很需要獨處的INFJ"
"因同理心氾濫容易受傷的INFP"
"外表輕浮內在溫柔的ESFP"
這些簡短但時而貼切的描述,比起星座,給我們更細緻溫柔的描述,比起心理學,給我們更神秘的想像空間和信仰力量。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在發明的數十年後,隨著韓國娛樂圈帶起的風潮,突然席捲了國內社群軟體和流行文化各層面,甚至成為了不少交友軟體的標準配置,成為人們認識新朋友、尋找親密伴侶時的一個參考工具。
那麼,MBTI真的準嗎?它的科學根據是什麼?精神科醫師怎麼看MBTI?
MBTI是什麼
MBTI,全名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是上世紀20-50年代間,由Katharine Cook Briggs和Isabel Briggs Myers所發展。其理論基礎,主要根基於瑞士心理學大師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於1921年所發表的〈心理類型〉(Psychologische Typen)。Briggs母女並非心理學或精神醫學科班出身,但是憑藉實務上的推廣,後來在心理學界得到部分的認可。大多應用在商業管理、教育等領域的人才評估上,和針對疾病的心裡服務或精神醫療其實漸行漸遠。
MBTI 分類共有十六種結果,且非常適合用象徵性的方式來呈現。例如英國的人力資源公司 NERIS Analytics Limited,將每個人格類型個字對應了充滿魅力的角色,如建築師、競選者、總經理、探險家、哲學家等等,並且用簡單舒適的插圖,在Instagram等社群媒體的傳播效應下掀起了一波風潮。後繼還有“16種戀愛類型“ “男友的戀愛動物類型“等,將戀愛、動物等元素加入,在社群平台上的熱度始終不減。
MBTI有科學根據嗎
這樣分析起來,MBTI 風行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其實是來自於跟社群流行文化的貼合,提供了一個場域讓大家投射內心的想像。其準確度的科學基礎,好像並沒有那麼多證據。要真的用這一個測驗來判定一個人,其實並不那麼精準。
MBTI 該如何運用
但是榮格心理學的要旨便在於,凡有現象的,皆有其意義。
要了解MBTI可以提供什麼價值,不妨回頭想想:MBTI為什麼會風行?它滿足了現代人哪方面的需求。
人都希望被了解,或者進一步說,人都希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被了解。所以雖然MBTI是根基於榮格的心理類型學,但是與其談論心理類型,MBTI現象,也許更值得思考的是榮格理論中“人格面具”的概念。
人格面具
榮格認為,每個人都會無意識地創造出數個人格面具來面對他者、社會甚至自我,這並不是有意的虛偽,而是一種自然的行為。例如我們與家人、上司或者好友對話,想必語氣、內容都會有些差距,這其實是人類在群體生活中的必要。
透過理解個案外在呈現的人格面具,榮格分析師可以探知內在心靈的需求和行為方式。也就是說,當我們很自喜於自己的MBTI結果是INFP:“性格溫柔的「調停者」,情感豐富的理想主義哲學家”,除了了解自己的某些氣質屬性外,我們不妨思考:“為什麼我希望他人用這種方式來認識我”
這個問題背後,將陸續地帶出,我們內心深處所認同的,渴求的,甚至感到困頓的。這些深藏在潛意識的認同和渴求,常常是我們的意識自我(ego)所無法覺察得。
我們常有這樣的經驗,對於不在意的事情,好像都能輕鬆解決;但是遇到很在乎的人事物,好像就會亂了方寸。很多時候,自己其實不清楚當時為何會那樣說話,那樣行動。因為當我們越靠近自己在意的核心,潛意識對行為的影響就越劇烈。
對榮格來說,人類心靈的能量正是潛伏在這樣不受控制的潛意識中,學會和這無法馴化的潛意識共處,我們將能獲得真正的心靈能量,開展自己的“英雄之旅”。
關於英雄旅程,以及更多的榮格心理學,會在接下來的系列文章繼續與大家分享。
文/ 林聖雄 醫師
學經歷
● 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新冠康復整合門診專責醫師
● 台北榮總疼痛身心整合門診專責醫師
● 台灣心理腫瘤學會
● 台灣精神醫學會
● 旭立榮格分析心理學學員
● 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研修醫師
● 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總醫師
● 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
●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