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創傷來臨時

談創傷後反應與陪伴

「我像個小動物般凍結了。戰逃反應都失能了。坐在床邊,我只有僵住。」

 

在之前#metoo 運動中,一篇篇受害者的告白,會一而再感覺到這些經歷,與這些經歷帶來的恐怖與威脅感。

 

在害怕之中,尤其在極度驚恐時,人會腦袋一片空白,無法反應或是無法動彈。有些人會麻木,有些人在談論到當時事件會是片段,甚至沒有記憶。

 

這些意識的疏離狀態類似催眠下的出神。

 

放棄自主行動與主動和批判性的判斷、保持主觀的疏離或平靜、增強對想像情節的知覺、改變感官功能、現實的扭曲和時間感的改變。受創者的知覺放大,類似催眠時的全神灌注,麻木無感的症狀,類似催眠時的解離現象。

 

一般人都有複雜的自律神經系統去面對來臨的壓力,能夠整合包括身體與心智的各種反應。一開始威脅感會激發交感神經系統,使我們處於警戒狀態,威脅感也會使人集中注意力在眼前的情勢。威脅感也會改變正常的知覺能力,會忽略飢餓、疼痛或疲憊。最後威脅感會引起極度的憤怒與恐懼。這些都屬於正常範圍。

 

這些反應會讓受威脅的個案開始行動,激烈行動,準備去「迎戰」或「逃跑」。

一旦這些行動都無效,就會開始出現創傷反應,當抵抗和逃脫都無效,人的防禦就會開始混亂,當每個內在反應都無效,內在便會處在改變後而且反應過度的狀況。

有些是事件過去了,生活的思緒卻像還在事件中。

 

有時是一直處在強烈的情緒,但卻沒有清楚的記憶,

有時事件的細節均很清楚,但卻沒有任何情緒反應。

有時卻是一直在極端情緒,但卻不知為何。

 

這些現象都有個傾向,要斷絕與創傷源頭的連結,而有自己的新生命。

因為創傷本身,傷的是受害者的自我掌控與連結;連結包括對自己身體,對自我與對人際。

 

有些人在事件發生後,會出現自責。

罪惡感或許是一種企圖從痛苦中學到教訓,重新撿回一些力量與掌控,比起承認當下是全然無助。

 

我們能做的事,是陪伴。

 

陪伴本身就很有力量,能讓受害者重新建立安全感與因為創傷而毀壞從兒童開始對自己的信任並也告訴他現在是安全的,重新相信這個世界

當信任建立了,受創者便能夠再往前走一步,也讓他們離復原更近一步。

 

希望這些文字,無論是給在風暴中的您與正在陪伴的您一些力量。

 

文 / 陳宗杰 醫師
 

FB: 厭世陳醫師 | Taipei

IG: Instagram (@psy.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