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 頭 族 焦 慮 : 別在他人身上迷失自己

的確, 人不能離群索居, 也有關心所處環境的必要。

 

 

的確 人不能離群索居 也有關心所處環境的必要。

 但是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 我們對於追趕流行的熱衷 逐漸變成一個生活習慣 或者 我們是否也隱約感受到 沒有和大家一樣, 認為落伍 被淘汰 劣勢被犧牲.... ..
 國家發展委員會日前調查 全台每四人就有一人只要一天不使用網路,會感到焦慮,擔心」。上網 除了找樂子,聯繫感情,打發時間,獲取新知,跟隨時代脈動的需求之外 是否也正被一種[ 不得不] 的焦慮所驅使著在這個資訊氾濫,網路無國界的世代 我們是否染上了[ 低頭族焦慮] ? 

 

  

 

 

     沒有人是完美的 人的美麗,一大部分是奠基於生來賦予最自然,獨特而根本的存在 超越在[人的價值功能]之上 然而 在社會化的過程中 我們接受了道道,傳統,性別角色,宗教,意識形態,金錢觀,美醜標準,潮或不潮的思想等源自四面八方的要求或慫恿 不論我們感到嚮往或疑惑 [ 狀語從句:別人一樣] [ 被眾人認同] 總能帶來一絲安心的感受 然而 盲目的遵循 對於心理健康或是幸福的追求而言未必有建設性。

 

 

 

 要怎麼樣調整接收訊息的態度,從焦慮轉為實質的創造力,希望?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通常,不假思索地把他人想法背在肩上或完全認同成自己的想法,是最輕鬆,但也是後果最不好的一種面對資訊的做法。         


 

勇於追求表裡一致的自己遠比我們想像中難 為自己的判斷負責,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為自己的幸福負責; 值得留意的是 資訊科技全面滲透的現代生活,步調已超越了我們心靈的自然韻律, 人們在潮水般的資訊面前已經不習慣好好地消化,沉澱 因為他們感覺時間寶貴,無法兼顧消化過程的品質即使我們的心靈和思緒需要時間即使我們與外界的連結需要時間。[慎選,慢思]儼然變成了一種修練。

 

學禪的朋友曾跟我說 你第一次照鏡子時 你看到了真實的自己 隨著次數增加 ?中鏡子的自己還是一樣的嗎還是原來的那個自己嗎 或是一個帶有個人好惡及他人評斷的面貌 這麼說好了除了鏡子裡的自己改變了,是不是連整面鏡子都[被]改變了?當鏡子已不再澄澈寬廣,我們怎麼辦?

 

面對網路資訊不妨想想這面鏡子擦擦這面內心的鏡子。

 

                    / 張邦彥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