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也要看身心科?

(一)大腦與身心的惡性循環

1. 疼痛是一種生存機制

 痛是一種不舒服的主觀感受,沒有人喜歡。但從身體的反應機制來說,受到可損傷身體組織的刺激就可能會產生神經傳導而出現疼痛。當疼痛出現時,它通常代表一種警訊,是企圖跳脫危險的生存機制。

 

2. 疼痛從大腦而來

我們大多認為疼痛從身體的損傷而來,溫度、衝力、壓迫、化學都會造成損傷。可是這些損傷只引發不同的神經信號與訊息路徑,並經過脊髓傳導到大腦,最終到達大腦額葉。再由大腦發出疼痛指令。所以疼痛由大腦而來。

 

3. 疼痛需要多元處理

因此痛不只是痛而已,當損傷訊息通過大腦時,腦中樞收集了多重資訊,包括:當下情境與情緒,過去記憶,未來意圖與期待,綜合後所下達的疼痛命令。所以疼痛治療是需要多元處理,尤其是慢性疼痛。其中包括壓力管理、情緒紓解、心理諮商、藥物等等。

 

4. 慢性疼痛是身體與心理的惡性循環

慢性疼痛是指任何持續超過6個月以上的疼痛。通常在組織損傷修復之後仍然持續存在,因此往往無法以病理學角度解釋。此時,止痛藥物或手術無法完全幫助,反而生活型態與面對疼痛的態度是重點,用以打破身心的惡性循環。

 

5. 身心科對慢性疼痛的第一線協助

既然慢性疼痛來自大腦,又發生身心的惡性循環。由身心科評估來給予情緒藥物與諮商已經成為慢性疼痛治療必要途徑。其中還包括rTMS(經顱磁刺激治療)正念減痛療法

 


 

文/ 李世易 醫師

康迎身心診所-延吉晴天分院-李世易醫師
 

學經歷

 

● 台灣大學醫學士

● 清華大學哲學碩士

● 部立桃園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

● 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 部立桃園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

● 台灣精神醫學會專科醫師

● 台灣精神分析學會會員

● 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會員

● 教育部部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