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常常…
心情難過,就會買鹽酥雞加大杯珍奶來安慰一下自己。
明明不餓,但又忍不住把桌上的零食爆米花通通吃光光。
工作煩悶,回到家喝酒消愁緩解上班時被老闆罵的壓力。
每當大吃大喝後,好像煩惱也跟著消失,覺得應該要開心啊?
怎麼快樂的感覺只維持一下子,反而有更多的罪惡感?
當你回過神後,你已經不知不覺吃了好多好多,感到懊惱沮喪,怎麼吃了這麼多垃圾食物,擔心又要變更胖而鬱鬱寡歡。
你是否常常透過食物來逃避生活中的壓力和處理低落的情緒呢?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或許你正陷入情緒性飲食的惡性循環中,
與其每次吃完責備自己連嘴巴都管不好,其實你可以做的是:
1. 覺察自己的情緒和想法
在吃之前問問自己為什麼而吃?是肚子咕嚕咕嚕的叫真的餓了嗎?還是只是嘴饞想吃東西?感受一下你現在心情如何?或者你正經歷壓力呢?
2. 找尋除了吃之外的紓壓方式
像是運動、聽音樂、閱讀或冥想,讓自己開心或排解壓力,並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每天補充足夠的水份、充足睡眠讓身體好好休息、練習正念飲食,避免邊看電視邊滑手機邊吃飯,打開五感專注於食物上,放慢吃飯速度並好好咀嚼,仔細品味及感受每一口的滋味。
3. 吃對食物讓身體製造快樂賀爾蒙
高油高鹽與甜食雖然可以帶來短暫的快樂,接下來卻會讓人心情更沮喪,也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建議可以選擇全榖雜糧類、豆魚蛋肉類和蔬菜水果類,像是地瓜、豆腐、豆漿、鮭魚、花椰菜、奇異果和香蕉等快樂食物,除了可以讓你對抗情緒低落,還可以幫助你營養均衡和維持健康體態,選對食物讓你事半功倍。
從小改變開始,一步一步慢慢來,讓我們一起重新找回與食物的連結和選擇的自主權!
文/邱佳怡 諮商心理師
學經歷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認證諮商心理專業督導
林口欣泉身心診所諮商心理師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芳蘭心理諮商所諮商心理師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健康體重管理師
SCPC國際職業策略規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