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我心(十五)樂觀思考與想像力

想像力能幫助我們信念成真

青青我心系列文章,將分享塔爾博士(Dr. Tal Ben-Shahar)於2006年在哈佛大學開設的<正向心理學>系列課程,相關影片在youtube平台上輸入關鍵字即可觀賞,堂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獲得幸福的能力

 

 

這篇文章我們將要繼續探討,如何學習”樂觀思考”,並且把這樣的思考方式內化成自己的性格與習慣。

 

 

教授提醒我們,樂觀是一種詮釋世界的方法,而並非只是盲目地自我感覺良好;只是站在鏡子前面說自己好棒,並不會提高自己的自尊,長期來看,盲目的稱讚,反而會對自尊產生傷害;錯誤的正向思考,最終只會導致幻滅、憤怒與失望;真正的樂觀,是在看到不一致出現時,不放棄自己的信念,努力去創造和信念相符合的現實;有時候真的會遇到你非常相信會實現的信念,最終被現實打敗,而沒有實現,但即使這樣也沒關係,樂觀會幫助你很快恢復動力,繼續回到正常生活。

 

 

讓自己學習樂觀、保持樂觀、持續樂觀,可以透過以下的3個方法來練習:

 

  1. 信念想像:在腦中把自己信念完整地想像一遍,甚至很多遍,讓自己的信念可以具體形象化。
  2. 採取行動:放手去做,承擔風險,透過行動,我們才會對自己做出結論。
  3. 改變認知:釐清自己的想法與認知,透過正面有效的介入,改變認知後的情緒與行動。

 

 

先來看第1個方法,為什麼只是在腦中想像自己的信念,把自己期待的結果具象化,就會發生效果,讓我們變得樂觀呢?我們只是在腦中想像自己工作順利升遷,或者演奏會上順利完成表演,就真的能幫助我們實現信念嗎?讓我們先回到大腦結構,大腦在處理感覺時,是無法具體區分感覺的來源,是真實的事物,還是想像的事物;同樣的事件,真實與想像都會活化同一區的神經元,帶給我們一樣的感受。

 

 

我們之前有說過,人的本性不喜歡內在與外在的不一致,當發生不一致時,我們的本性會驅使一切使不一致消失,所以透過想像,讓信念成真。在利用想像力的過程中,我們常犯的錯誤是,我們只想像結果,只想像最終那個美好的終點,卻沒有思考過程;經過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想像結果加過程,才能更幫助我們實現信念;越接近真實的想像,越能帶動情感,就越有可能讓大腦信以為真,而驅動本性幫我們保持樂觀

 

 

關於第2個方法的採取行動與第3個方法的改變認知,我們將會在下一篇文章中,繼續討論。

 

 

 

文/ 唐漢青 醫師


合康身心精神科診所-唐漢青醫師

 

學經歷

● 台北大學醫學系畢業

● 台北醫學大學總醫師

● 中華民國精神科專科醫師

● 合康身心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