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我心(十一):正向心理學的第五前提

快樂可以為自己與他人帶來貢獻,所以快樂是道德的

青青我心系列文章,將分享塔爾博士(Dr. Tal Ben-Shahar)於2006年在哈佛大學開設的<正向心理學>系列課程,相關影片在youtube平台上輸入關鍵字即可觀賞,這堂課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學習獲得幸福的能力

 

這篇文章將討論第5個、也是最後一個前提---快樂是道德的;進入正文前,我們先來複習教授提到的5個前提:

  1. 建立橋樑
  2. 改變是可能且巨大的
  3. 內在因素重於外在因素
  4. 接受人性而非改變人性 
  5. 快樂是道德的

 

第5個前提:快樂是道德的

教授認為,幸福與快樂是生命的最終目標,但有人會疑問,幸福與快樂是最重要的嗎?追求自己的幸福與快樂,是件自私不道德的事情嗎?

 

教授認為幸福與快樂,當然是一件道德的事;為了追求幸福快樂,我們努力建立正向情緒,正向情緒會帶給自己滿足愉悅的感受,因此主觀來說,正向情緒本身就是一件好事;但這並不代表負向情緒就是壞事,正向心理學要強調,負向情緒不是壞事,持續陷入負向情緒,才是壞事

 

負向情緒會狹窄我們的思考,讓我們關注在引發負向情緒的人事物上,這本身是一種保護機制,這樣的天性讓我們暫時不會分心,可以專注思考、解決問題;但若我們持續沉浸在負向情緒中,思考持續地窄化僵化,會導致我們無法跳脫而被困其中,被困住的感覺又會讓我們產生更多負向情緒,如此變成一種負面循環,就會成為一件不好的事了。

 

當我們身處負向情緒時,正向情緒可以幫助我們開闊自己的視野,讓我們更有創造力、結合更多資源,終結負面循環與負向情緒;在這過程中,我們看到了自己的能力與韌性,讓我們更肯定自己、對未來更有信心,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自我有能感”,也是正向情緒所產生的正面循環。

 

除了心理狀態的變化,一個快樂的人,身體往往也會更健康,更不容易罹患常見的慢性疾病;快樂對自己身心都有好處,所以我們應該努力追求快樂;但偏偏在我們的文化裡,追求自己的快樂,普遍被認為是件自私不道德的事,這成為了很多人不快樂的原因;在我們潛意識中,我們會為自己的快樂感到內疚與自責。

 

但我們不應該這麼想,因為快樂是正和遊戲,不是零和遊戲,並不會因為我快樂,別人就不快樂;相反的,我的快樂可以感染其他人,讓其他人也變得快樂;我們的快樂不只來自於自己,有時候可以來自於幫助別人、改善環境、提升系統,這都是和他人相關的;甚至追求快樂的努力與過程,也可以成為他人的榜樣,用行動讓他人知道如何追求自己的快樂,所以追求自我快樂的同時,是可以為他人做出貢獻、與他人產生連結的;所以教授強調,快樂絕對是一種道德狀態。

 

至此為止,5個前提全部結束,理解這5個前提,將能幫助我們更融會貫通正向心理學想要傳達的觀念與知識,讓我們更精準深入的學習。

 

 

文/ 唐漢青 醫師


合康身心精神科診所-唐漢青醫師

 

學經歷

● 台北大學醫學系畢業

● 台北醫學大學總醫師

● 中華民國精神科專科醫師

● 合康身心診所院長